为推动科技教育走进基层,让更多乡村儿童接触并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。7月2日,郑州商学院大数据学院三下乡“E路童行”基层志愿服务团队带着编程教材与趣味教具,踏上助力乡村科技启蒙的旅程走进竹林镇镇北街社区。其中一些为留守或困境儿童,他们正是最需要被“看见”和被“赋能”的一群人。 清晨,竹林镇在晨曦中焕发生机,团队一行首先前往镇政府,与相关负责人就实践安排与乡村科技教育现状进行交流,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,随后抵达社区活动中心,开启了首日以“代码可视化启蒙”为主题的科技课堂。 课堂伊始,一段绚丽的代码动画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,图形随代码律动跳跃,童眼闪烁着光芒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理解抽象的计算机编程概念,团队创新采用"生活化编程"教学法,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,带动小朋友们想象力,有效降低了学习门槛。其中,在理论讲解中,志愿者结合生活细节,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代码逻辑,孩子们频频点头,课堂热烈而有趣。实操阶段,志愿者们采用“一对一结对”教学方式,手把手教孩子们输入代码,完成自己的“第一行程序”。实践过程中,郑州商学院团委老师深入活动现场指导工作,了解教学开展情况与学生作品展示效果,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,助力后续课程更加贴合儿童需求、提升教学实效。通过代码效果展示、理论课程导入讲解和一对一实操等环节,志愿者们用通俗有趣的方式,直观呈现了编程的基本逻辑与实际应用,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起对科技的认知与兴趣。 在这群孩子中,一些人由于家庭原因,缺少父母长期陪伴,也缺少科技启蒙机会。今天的课堂,不只是技术传授,更是一种陪伴和心灵照亮。志愿者们说:“我们教的不只是代码,而是一种全新的可能。”他们在教学中逐渐意识到,科技教育的意义远不止技能,更是打开认知世界的一扇窗,是自信的建立,是希望的点燃。返程路上,落日余晖洒在每一张笑脸上,虽然略显疲惫,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满足与感动,孩子们的笑脸与专注,给予志愿者最真切的回馈。 此次“三下乡”首日教学,不仅是一次科技启蒙,更是一次爱与陪伴的传递。志愿者用专业与耐心,点亮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。我们也期待这颗科技的种子,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,未来能绽放出改变命运的力量。 来源:郑州商学院大数据学院 |
GMT+8, 2025-7-5 05:55 , Processed in 0.029224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